文丨傳媒一線
近日,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召開全國廣播電視傳媒機構管理工作會,會上,廣電總局副局長高建民指出,要加快推動頻道精簡精辦、媒體融合發展。
這是總局層面首次明確推動電視頻道的“精簡精辦”工作,而在此之前,已有多家電視機構率先試水。
2019年1月1日,上海廣播電視臺啟動“精辦頻道精辦節目”改革,整合原娛樂頻道和星尚頻道為全新“都市頻道”,同時整合原炫動卡通頻道和哈哈少兒頻道,設立新的“哈哈炫動衛視”。
天津海河傳媒中心的改革則更加“兇猛”,主動關閉10個子報子刊,關閉國際頻道、高清搏擊、時代風尚、時代美食、時代家居、時代出行6個電視頻道,調整區縣聯盟、音樂2個廣播頻率定位,同時停更合并5個新聞網站和3個新聞客戶端。
電視頻道“精簡精辦”勢在必行
為什么要下定決心“精簡精辦”?創收壓力是最直接的原因。
在2018年的SMG媒體改革工作動員大會上,SMG總裁高韻斐透露了這樣的數據,2017年上海地面頻道廣告收入僅9.85億,而2012年時還有33.93億,5年時間已跌到只有2012年的29%,而在所有地面頻道中,娛樂、星尚下跌最嚴重。“兩個頻道還有個很大的問題——定位雷同,這也是當前各省地面頻道存在的共性問題”,高韻斐說。
2000年前后,隨著社會經濟和媒體事業的迅速發展,中國電視熒屏迎來了一輪“電視頻道專業化”的熱潮,各級廣播電視單位紛紛開設多個頻道,以期進一步挖掘觀眾的需求和廣告價值。
然而,在實際操作中,電視頻道的專業化卻遇到了不少問題。有的頻道在開設以后廣告收入不達標,入不敷出,最終無奈關閉;有的頻道雖然做出了區分定位,但在實際運行中仍按照綜合頻道的方法進行運營,這就導致了頻道同質化現象的出現。迫于播出和廣告創收壓力,在一些地方,甚至出現了多個頻道之間為了爭搶資源,與廣告商強行合辦節目的情況,而這些節目往往與頻道本身的定位背道而馳。
歸根到底,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,是因為多數頻道在組建和運營過程中,都是從電視臺自身的角度出發,按照其生產和制作節目類型進行分類,而欠缺對市場和受眾的通盤考慮。
這樣的頻道設置在早些年電視廣告紅火的時候,還看不出問題,但在近些年,隨著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不斷沖擊,這樣粗獷的頻道設置方式所存在的弊病就不斷被顯現出來。
另一方面,十多年過去,我國的媒體和傳播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,電視頻道必須要做出反應。尤其是對于地面頻道而言,在資金、人員等各方面條件都比不上衛視、受眾規模拼不過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情況下,以往的頻道、節目運營模式必須進行調整。
過去,美妝節目曾是上海星尚頻道的一張王牌,但現如今,電視美妝相比于短視頻平臺的美妝博主,已經沒有任何優勢。
因此,重新整合后的上海都市頻道改變打法,放棄美妝節目,立足都市頻道的生活服務屬性,發力美食、旅游、健康養生等板塊,同時與同屬SMG旗下的東方購物頻道進行深度合作,將知名節目IP《人氣美食》輸出到購物頻道,實現廣告收益和品牌效益的最大化。與此同時,大力發展新媒體,形成線上線下聯動,不到半年,都市頻道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從1萬粉絲增長到40萬。
“精簡精辦”的不只是電視頻道
如今,隨著各地的媒體融合工作逐漸步入深水區,對機構內部門進行全新規劃、對人員結構進行優化,已經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的應有之義。從這個意義上而言,電視頻道的“精簡精辦”正是媒體融合全面進入瘦身階段的突出表現之一。
不只是電視頻道,哪怕是新媒體部門,也在“精簡精辦”。
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旗艦“央視頻”的官方介紹里有這樣一段表述,組建央視頻主要原因之一,是為了改變原中央三臺所屬“兩微一端”“村村點火、戶戶冒煙”的現狀,對于受眾少、影響力弱、陳舊老套的新媒體賬號要關停并轉,扭轉各臺賬號眾多,管理分散,發展水平很不平衡的局面。
今年8月1日,新京報與千龍網的整合順利完成。
采編內容一體化、經營工作一體化、行政管理一體化,“三個一體化”成為千龍網與新京報融合轉型的目標。在這輪融合改革的過程中,千龍網265名員工“全臥倒,再上崗”,所有員工全部參與競聘,按照能力、經驗、敬業程度和個人訴求進行重新選擇,擇優上崗,從高管到普通員工無一例外,按照倒金字塔結構,從副總編輯開始,逐層完成競聘。
自愿選擇離職的員工或未取得新崗位匹配的員工,經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,支付經濟補償。改革之后,千龍網團隊從265人減到了83人。
而在深圳廣電集團今年推行的四大中心改革中,領導班子職數從17名減至11名,減幅達35%;集團本部由25個部門精簡為15個,減少40%;中層干部職數由72人減少到43人,減少40.3%。
無論是機構的整合兼并、人員的重新匹配還是頻道的精簡精辦,都預示著我國傳媒產業正由原來的粗放型發展步入規?;?、集約化發展的深入調整期。
隨著新一輪改革的不斷深入,廣電機構勢必走上高質量發展、精品化生存的新道路,改革的紅利也將進一步釋放。
|